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
1.什么是期貨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是為了規范期貨交易和衍生品交易行為,保障各方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服務國民經濟,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制定的法律。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2.立法背景:中商品期貨的交易規模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全市場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均創下歷史新高,期貨和衍生品法補齊了我國期貨和衍生品領域的法律“短板”。為促進規范行業和市場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市場功能發揮,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制訂本法。
3.法律意義:本次期貨法制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的決策部署,以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全面系統規定了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各項基礎制度,為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具有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本次期貨法的制定,在總結歷史經驗和借鑒國際有益做法的基礎上,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
一是重點規范期貨市場,兼顧衍生品市場。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法律性質、基本定位總體相同,二者深度融合、功能互補、緊密相連,共同服務于實體經濟。但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發展程度不一。期貨法從市場實際情況出發,統籌考慮兩個市場:一方面,系統規定了期貨交易及其結算與交割等期貨市場基本制度,確立交易者保護體系,規范期貨經營機構、期貨交易場所、期貨結算機構和期貨服務機構等市場主體的運行,明確期貨市場的監督管理等。另一方面,將衍生品交易納入法律調整范圍,充分吸收二十國集團在全球金融危機后達成的加強衍生品監管的共識,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驗,確立了單一主協議、終止凈額結算、交易報告庫等衍生品交易基礎制度,并授權國務院制定具體管理辦法,使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有法可依”。
二是在總結提煉既有經驗的基礎上,為改革創新預留空間。期貨法平衡制度穩定和改革創新的關系:一方面,總結期貨市場三十多年的發展經驗,將實踐中運行良好、成熟可行的期貨交易、結算與交割、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運行監管等制度和做法在法律層面予以肯定,將保證金監控、賬戶實名制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管制度確定下來,以穩定市場預期,適應現階段市場發展特征。另一方面,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破除期貨市場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品種上市機制、期貨公司業務范圍、保證金多樣化等方面作出了創新性安排,發揮立法前瞻性和先導性作用,為市場改革創新提供支持。
三是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期貨法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就促進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做了制度安排:明確規定國家支持期貨市場健康發展,發揮市場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的功能;鼓勵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從事套期保值等風險管理活動,明確持倉限額豁免;專門規定采取措施推動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發展,引導國內農產品生產經營;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品種上市機制,原則規定品種上市基本條件,優化品種上市程序,豐富期貨品種,完善產品結構;擴展期貨公司業務范圍,為增強期貨公司經營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更好服務實體企業,預留了法律空間。
四是加強市場風險防控,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本次期貨法制定將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完善風險控制制度,夯實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規定期貨交易實行持倉限額、當日無負債結算、強行平倉等風控制度,明確期貨結算機構中央對手方法律地位;健全期貨市場的風險識別、預防和處置制度體系,強化期貨交易場所一線監管職責,規定異常情況緊急措施和突發性事件處置措施,完善市場監測監控制度、構建立體多元的風險防控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顯著提高違法違規行為的成本,有效維護市場秩序。
五是構建交易者保護體系,加大普通交易者保護力度。為體現監管的人民性,期貨法突出對普通交易者的保護,構建了交易者保護的制度體系:建立交易者分類和適當性制度;系統規定交易者保護制度,明確交易者享有的各項權益;禁止期貨交易場所、監管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期貨經營機構的從業人員等特殊主體參與期貨交易,防范利益沖突;全面系統規定期貨經營機構禁止從事損害交易者利益的行為規范;完善期貨市場民事法律責任體系;引入當事人承諾制度;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六是對標國際最佳實踐,構建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擴大對外開放是提高我國期貨市場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必由之路,此次期貨法制定填補了涉外期貨交易法律制度的空白。明確了法律的域外適用效力;從“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面規定境外期貨交易場所、境外期貨經營機構等向境內提供服務,以及境內外交易者跨境交易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構建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的制度體系;適應對外開放的格局,對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與境外監管機構建立跨境監管合作機制,進行跨境監督管理的框架和原則做了安排。
二.私募基金的風險有哪些
1.信息不透明 信息不透明在私募基金領域更為明顯,在投資方案、資金轉移、項目跟蹤管理等涉及投資運作和管理的全過程,都有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可能。
2.投資者抗風險能力較低 私募基金的收益率高,因此吸引了很多投資者參與,雖說也設定了高達百萬元的準入門檻,但是投資者并不具備相應的抗風險能力。
3.基金管理人資質參差不齊 私募基金和基金經理都沒有任何行業準入資格的要求,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行業地位、市場認同度都存在較大差異。
4.道德風險較高 基金項目是以合伙形式成立的,投資者由于受到專業、地理、時間等的限制,很難對項目做出監督和管理。所以私募基金的道德風險較高。
5、項目融資專業度不夠,項目融資對實務經驗和專業能力的要求很高,往往超過了一些私募基金經理或管理團隊的能力范圍。
6、提防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私募基金往往會以高收益高回報作宣傳,來吸引投資者投資。甚至有時也會故意夸大收益率、隱瞞項目的重要信息的,有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可能性。 私募基金并非普通“基金”,首先高達百萬元的投資門檻不是個小數目,其次六大風險需提防。所以投資者要理性投資,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三.ETF期權相關知識與風險
1.什么是ETF期權:ETF期權是指一種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的交易開放性指數基金的權利和合約。在全球交易所上市型衍生品市場中,新世紀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非ETF期權莫屬。截至2012年,誕生不足15年的ETF期權在場內股權類衍生品中的交易比重已超過10%。
2.期權發展:從地域來看,ETF期權在北美、歐洲以及亞洲等主要市場均有產品上市交易,但美國市場處于絕對領先地位。紐約泛歐交易所、納斯達克-OMX集團、費城證券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以及國際證券交易所分列市場份額的前四位。 從品種來看,成交最活躍的ETF期權集中在標的為美國幾大寬基指數的ETF之上,包括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SPDRS&P500ETF、跟蹤Russell2000指數的iShares Russell 2000 ETF以及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Power shares QQQ ETFs等。
3.主要區別:對比同樣覆蓋市場指數的股指期權,ETF期權與其的差異性主要集中在單手合約規模較小、執行方式主要為美式期權以及以實物交割為結算方式等方面,對于關注同等標的指數的投資者來說,ETF期權與股指期權既具有交叉性,同時也存在互補性。
4.買方風險
a.期權合約無法平倉的風險:在挑選期權合約時,投資者需要重視的一條規則就是期權合約的流動性。因為當市場上的交易量不足,或者市場上沒有相匹配的合理的報價,投資者的手上持有期權合約,面臨的將會是無法平倉的風險,而在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
b.期權合約歸零的風險:期權合約時具有時間價值的,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加速衰減。投資者應當注意到期日的期限。如果買方行權日沒有行使自己的權利,那么,由于期權的價值在到期后會變為零。所以投資者需要留意一下到期日,不行權的話損失的就是權利金加上你有可能從價格漲幅中獲得的收益。
5.如何減少買方風險的技巧
a.選擇交易活躍的合約:投資者在選擇合約時選擇交易量比較大也就是交易比較活躍的合約,這樣的合約無平倉比較容易,不會出現無法平倉的風險。持倉量少、交易不活躍的合約,市場的買賣差價較大,達成交易比較困難,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風險,成交價格對于投資者也有不利之處。
b.節約時間,進行短線交易:投資者有過期權投資經驗的都應該知道時間對期權投資是比較關鍵的,而且時間也是對于期權買方不利的,投資者進行短線交易就是很好的避免時間對期權合約的價值的消耗,投資者可能很有效的減少期權在時間的虧損。對于期權買方從持有合約開始,合約的時間就一直減少,而且其價值而越臨近到期日減少的越快,因此,期權是一種價值損耗性產品。而短線操作一般都是進行日內交易,一天的時間對于期權合約的時間的消耗并不大。
c.期權合約不要長期持有:期權合約和股票不同,股票的持有沒有時間的限制,只有投資者的股票質地是好的其發行公司沒有退市的可能,其手中持有的股票總有上漲的一天,而且期權合約是不同的,期權合約有著合約到期日。投資者扛單只能是風險越來越大。最后導致手中持有的合約失去全部的價值,投資者虧損全部的投資成本。
d.謹慎選擇深度的合約:在期權市場中有著實值合約、虛值合約、平值合約三種。其中實值合約和虛值合約的價格在期權合約價格的兩端。尤其是深度實值合約以及深度虛值合約。 深度實值合約的價格一般是期權合約中最貴的,其投資成本是最高的,但是其漲幅并不會有多大,其杠桿率也比較小,但是出現虧損的話,其損失是比較大的。深度虛值合約卻正好相反,其價格一般是期權合約中最便宜的,其漲幅可能會巨大,杠桿率也是巨大的,虧損也小。但是其轉變成有價值的合約的情況是很難發生的,也就是投資勝率非常低,購買深度虛值合約的投資者最后往往是虧損全部的權利金。
最后提醒投資者,投資前要了解相關知識和風險,樹立綠色投資理念和增強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和風險防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