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http://www.cs.com.cn/xwzx/201704/t20170428_5261154.html
資本市場總是見證各種傳奇。山東農民出身的期貨個人投資者傅海棠,2009年到2010年的18個月時間從5萬做到了1.2個億,翻了整整2400倍,成為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2016年,商品期貨市場上演了驚心動魄的大行情,而傅海棠在這一年卻創造了70倍的收益傳奇。
期貨市場是高杠桿的市場,錢來的容易去得也快,無論判斷對與否,稍不注意爆倉破產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在這么一個殘酷的市場中,傅海棠為什么能夠脫穎而出,他有哪些獨家秘訣呢?對此,東方財富網邀請到了期貨圈傳奇人物農民哲學家傅海棠做客《財富觀察》欄目,跟投資者說出了他背后的故事。
傅海棠:一張破爛的雜志讓我接觸期貨
東方財富網:我們第一個問題特別想跟傅老師交流一下,在您那個年代,2000年,作為一個農民,您是如何來接觸到這個期貨的?
傅海棠:說起來還比較有故事。因為大概 1997年的時候,我走親戚,在親戚家的地上,有一張破爛的雜志,因為親戚家都出去了,就我自己在家里面待著,一個人感覺無聊,正好腳底下踩著一張雜志,撿起來一看,上面有一個小欄目,是介紹期貨,大概說了期貨是以標準化的和約進行交易,保證金5%。我一看就吸引住了。因為在這個之前我沒有看到過期貨這個詞。
之前我就想搞囤積居奇,便宜的時候把貨買進來,價格漲上去,把貨再出手,賺取價差??墒沁@個事做不成,因為苦于沒有資金,需要很大的資金做這個事,所以做不成。而做期貨5%的定金,解決了我沒有錢的問題。
傅海棠:天道就是市場有自己的運行規律
東方財富網:說到分析方法,大家就更好奇了,剛才在介紹當中大家也聽到了,有關您的操作,還是有別于市場普通的那些分析師和投資者。您的那一套能簡單跟大家講一下嗎?天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思想?
傅海棠:我說的天道,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就是在特定的時空、情況之下,有些行情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而我說的這個天道,一定意義上就是指包括坐莊,原來有電子盤,現在大部分都取締了,不合規的一些電子盤,他們自己開的交易所,自己在里面操作和坐莊,一般散戶進去,就跟散戶對著干。不過有些行情,他都左右不了。這種情況他也左右不了。所以我說的天道,因為我們是散戶,這樣才有高度的確定性和準確性。
傅海棠:供求的價格是交易的核心
東方財富網: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您交易的核心到底是哪些?是剛才您講的技術統計、技術指標是可以學的,除此之外,好像您提到了一個更重要的一點,這個是什么?
傅海棠:交易的核心,就是分析和預測價格的核心思想,主要就是供求的價格,所有的邏輯和關聯,都是圍繞供求去講的。其實供求是在成本基礎上談供求,他們大部分也都知道這個觀點,就是供求決定價格,經濟學上也這樣講。不過,這個還得結合成本,他倆孰輕孰重說不清楚,沒有成本單純談供求,好像往前看,可能會看不清楚。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他一旦在成本基礎上上浮很高,就暴利了,就為貴了,為什么說貴?就是賺錢賺得多了就叫貴。貴了以后,會有一些需求,就會增加生產。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就會轉為供大于求。而低價就會刺激需求,價格低了,消費積極性就會上來。因為便宜,生產這一端就會受到強烈的壓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轉成供不應求,價格從暴跌到暴漲。
傅海棠:做多大蒜 3個月內資金從5萬到600萬
東方財富網:剛才我們從資料看到,在2009年、2010年,您拿5萬的本金,一年半的時間里資產翻到1.2億,您這個收益率簡直就是傳奇。您能不能給大家講一講您的經驗,包括那個過程。
傅海棠:第一個成功的案例就是做大蒜。當時大蒜從1毛錢一斤,三個月就漲到了3塊錢一斤,現貨漲了30倍,這樣的行情,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未來可能不會再有了。當然期貨沒有漲那么高,期貨是從4毛漲到2.5元,6倍多一點。這一筆最成功,我的資金從5萬到600萬。
為什么我預測大蒜要暴漲?這個行情預測是比較離譜的。首先我們得看,當時大蒜為什么這么便宜?因為庫存大,需求不好。其實大蒜是從2007年開始便宜,1毛錢一斤,到2008年還是一毛錢一斤,為什么才1毛?就是嚴重的供大于求。在2007年以前連續5-6年的時間都是暴利,就是種植面積不斷地在擴張,價格還下不去,為什么會持續這么長時間?就是有了深加工,有了全球的貿易化,包括國內經濟的發展,也是商品流通是全國、全球,這時候還出現了深加工,大蒜可以做蒜干,可以做蒜油,可以做飼料的添加。所以說需求那幾年不斷地擴大,新生的深加工出來。這樣持續的時間很長,而到了2007年,幾乎深加工,庫里面蒜干、蒜油全滿了,因為連續的漲價。全球所有產大蒜的國家,因為價格高,種的面積也上來了,所以當時出現了一個事件,中國出口的大蒜,拉到港口上,被退回來了,說中國的有毒,不合格。其實就是國外已經也吃不完了,以這個為借口,一定意義上說為借口,不是中國的大蒜不合格,而是他們不缺大蒜,他們自己的都吃不完,為什么我還要進口呢?
傅海棠:喜歡逢低做多 即使虧錢了還會堅持自己的理論
東方財富網:大家非常好奇,在成功的時候,您的思路的運用,策略的運用,肯定都是得心應手的,在比較失敗的那一段時間里面,有沒有調整、完善自己的策略以及相關的核心思想呢?
傅海棠:還是原來的那套理論。為什么虧錢了還是那套理論?這是有原因的,相對來講,我鐘愛于做多,就是逢低做多,尋找機會,有選擇的做多。因為當時的價格比較低,看起來價格比較低了,我就抄底。
而繼續跌以后,又很便宜了,最后實在是跌得慘不忍睹,在這個過程中,我就連續做虧損??墒俏矣行判?,價格是越來越低,我就一個方向不改,肯定不會跌到零,商品是有價值的。
傅海棠:調查農產品要注意主產區和副產區之分
東方財富網:傅先生,您的核心或者說取勝之道,前期的工作肯定是非常關鍵的。那咱們在這里面著重講一下,在前期調研上有沒有心得可以分享一下?因為大家一說去市場調研,去尋找一些比較靠譜的一手資料,好像一眼摸黑,不太會做。簡單指點一下好嗎?
傅海棠:你問的問題很好,很多參加調查的團隊考察以后,會說考察一圈,得不出結論來,沒有結論,其實就是他們沒有找到調查的方法。比如我們做的商品,基本上就兩大類,一個是工業品,一個是農產品,農產品和工業品這兩類,各有側重點。你要調查農產品,還有主產區和副產區之分。一般來講,要是種植面積下滑,副產區下滑的幅度是遠遠大于主產區的,增加種植面積的時候,正好是反的,副產區增加的幅度,要遠遠大于主產區的。
為什么叫副產區?副產區是搖擺不定的,主產區就是收了這個東西,農產品沒人要,往溝里扔,也繼續堅持住,主產區永遠都是主產。副產是搖擺不定的,有利了我就一頭沖進去,沒有錢賺了,我就種其他的,我不玩了,這叫副產區,不是主流。所以我們調查的時候,這兩個你要抓住,副產區和主產區的比例,各占多少要弄清楚,這個要是沒弄明白,他們下沉的幅度,就不能匹配到一塊,就沒法做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