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江西九江,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閑來無事時喜歡翻閱報紙,在學校訂的《新民晚報》上,當時每天都會有“老八股”被熱炒的報道。寫那些稿子的記者或許并不知道,正是這些報道,開啟了一段期貨業的傳奇,交易領域的大佬。
那位年輕的教師,名叫付愛民。
一個年輕教師的投資夢
“那時候,報紙上說股票都炒翻天了。什么豫園商城(600655,股吧),從100塊炒到1萬”,“當時就覺得這個東西好,適合咱們”。這是付愛民第一次認識金融市場。
但在當時,江西還沒有證券公司,憑著當老師每個月一兩百塊的工資,也不可能專門跑到上海去炒股。
1990年,江西信托發行了一個可轉換債券,付愛民把工作一年多存下來的一千多塊錢取出來,全部去買了可轉債的認購證,這也是他在投資市場的第一次出手。
由于投資渠道的極度匱乏,這認購證也被炒瘋了,從一塊錢漲到幾塊錢。隨后,付愛民用認購證去買了可轉債,當時的分紅水平很高,每年有20%~30%的收益?!叭绻髞恚ń餍磐校┥鲜械脑捘俏揖桶l大財了”,可最終江西信托并沒有上市,付愛民靠分紅賺到了些錢?!暗沁@跟從100塊炒到1萬感覺不一樣”,所以他覺得沒過癮。
就這么過去了兩三年,直到1993年底,九江第一家證券公司開業了,苦等已久的付愛民第一時間沖進去開了戶,開始做股票。
不成想出師不利,中國股市迎來了長達大半年的陰跌,這時候,一個跑到證券公司拉客戶的期貨經紀人為付愛民打開了另一扇大門。
入行伊始 短線盤感“贏天下”
根據付愛民的回憶,那時候的期貨公司,“給人的感覺像是騙子公司一樣”。
當時期貨公司看盤用的還是路透的行情軟件,“白色的,小小的,那時候文華什么的還不知道在哪里呢”,而且界面全都是英文的,“什么都看不懂,都要別人跟我講”。
可即便如此,付愛民還是愛上了這個當時看起來還有些“山寨”的行業。
付愛民是個不喜歡求人、喜歡自由自在的人,而期貨正契合了他的性格,“不管是開餐館、開工廠,辦執照什么的都需要求人;房地產、壟斷行業之類容易賺錢的行當更加是要靠關系”,而只有期貨,不需要多少背景,不需要太多本錢,靠自己就行了,對于白手起家的付愛民來說,這無疑是最吸引他的。
適逢當時期貨公司招人,付愛民前去應聘,當上了期貨經紀人,就此走上了期貨交易之路。
那是1994年,至今整20周年。
“那時候在期貨公司上班還能自己做交易”,付愛民投了點小錢進去試水,進行短線操作,順風順水,“剛入行那一兩年我做短線都賺錢了”。
直到1995年,9510黃小豆事件。
初次破產 從頭來過
“那個時候是完全的投機市場,純粹的多空之間博弈,完全不看基本面,就看誰先把誰打爆”。
現在回想起來,付愛民已記不太清當時是連續多少個跌停板了,“我在一個跌停板買進去,當天就到了漲停,賺了很多錢,結果第二天就開始連續的跌停,被封在里面出都出不來”,就這樣,他迎來了自己期貨生涯中的第一次爆倉。
1995年,把錢虧完了的付愛民南下去到廣州,“那個時候,做期貨賺的錢已經養活不了自己了,只能去夜市賺點外快,就當補貼家用”。最慘的時候,付愛民和另一個朋友一起做起了小買賣,“那個朋友現在已經在期貨公司當老總了,那時候我們一個賣茶葉蛋,一個打豆漿,賣了兩個禮拜”。付愛民笑著說出了這段經歷,但依然可以清楚的聽出那時的落拓。
那時的他,借住在廣州一條步行街的樓上,這段經歷也讓付愛民對期貨事業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念。
“大家都說期貨風險大,其實做實業也一樣”,他在步行街樓上住了兩三年,樓下的店鋪堅持生存下來的只是少數,“有店鋪開門,就有關門的,有的檔口兩年里都換過好幾家了”。 “期貨行業的‘效率’比較高”,一個行情看錯,馬上就能分輸贏,所以被大家關注,說它風險高。實際上,所有行業遵循的都是“二八定律”,錢永遠是向少部分人集中的,而市場上的大部分參與者其實都是虧錢的。
以廣州的步行街為起點,付愛民一點點重新積累起了自己的資本,在期貨市場上從頭開始。
轉型謀變 成就“暴利”交易員
經歷了“從頭來過”的付愛民,回到期貨公司,繼續起了自己的投資生涯。
隨著97、98年,國家對期貨業進行規范整頓,行業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蕭條。1999年,付愛民也經歷了第二次“破產”,“我后面的幾次‘破產’,跟95年不一樣,都不算是真正的破產,而是有80%以上的資金回撤”。
直到2001年,行業迎來了再一次發展的契機,依靠過人的盤感,付愛民也繼續以短線交易取得不錯的收益,“人家是行情看對了才賺錢,我就算行情看錯了一樣能賺錢”,靠的就是盤感。
可慢慢的,付愛民開始有了想要轉型的念頭。那年,付愛民看了不少期貨方面的書籍,比較下來,他發現做短線有一些先天上的缺陷:首先是體力的消耗很大,比較難以長期持續;第二,他個人覺得短線對資金規模有一定的局限。此外,國際上做得好的投資大師,絕大多數都做長線,短線做的好的非常少。
于是,付愛民決定:要轉型。
2002年在付愛民的記憶里是非常痛苦的一年。他刻意的將交易周期逐漸拉長,從原本的日內,到一天、兩天……一周。有時候,按照他習慣了的短線交易思維,已出現明顯的平倉信號,但根據中長線趨勢交易的計劃,則還不能平倉。這一整年,他都在短線思維和中長線邏輯之間搏斗,不斷的虧錢止損。這樣的搏斗一直持續到2003年初,一波橡膠行情,幾十倍的收益是他轉型初步取得成功的標志。
但好景不長,隨后橡膠行情反轉,出現跌停,付愛民沒有及時止盈,將這幾十倍的盈利又全部交了回去,這也是他的第三次“破產”。
事后回想起來,付愛民覺得,這是天意弄人,“一次賺到錢并不能證明你水平就有多高”,“那次被打爆是件好事,交學費了”。
“天滅狂人” 磨練心性
如果說2003年的“破產”是天意弄人的話,那2005年的第四次“破產”,用付愛民自己的話來講,就是“天滅狂人”。
經歷了10年期貨市場的沉浮,2005年,轉型成功,短線趨勢融會貫通,交易風格業已成熟,付愛民覺得那是他自己的一個高峰,已經在業內建立起了自己的名氣,自我感覺已經“無敵”了。
那時,他應一家投資公司的邀請,去專職操盤炒期貨。依他當時的投資風格,趨勢為主,如果做短線的話則要重倉,萬一買錯及時止損,原本并無大礙??晌闯上脒€是在一波白糖行情上栽了跟頭,而原因居然是因為大樓斷網,待網絡修好時,行情已經封板,止損的機會都沒有。
那一整年,或是斷網、或是停電……各種預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且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但凡有情況,必有大行情。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墨菲定律吧,事情的發展總是會往壞的那一面走”,自那以后,付愛民養成了給自己留后路的習慣:每當交易,必須有線網絡、無線網絡、手機網絡全部備齊,還專門為了防止停電買了筆記本電腦。
回想起來,付愛民覺得那一年磨練了自己的性格,“現在想想,也是好事”。
順其自然 且行且學習
時間來到了2009年,付愛民已將屬于自己的一套交易手法融會貫通,但更重要的是,在心態上已經“不著急”了,對待交易也抱著“順其自然”的想法。
從那一年起,付愛民真正開始大放光彩,他以接近300%的收益率,連奪兩項國內期貨實盤大賽的亞軍。而隨后的兩年,更進一步,兩奪冠軍。
參賽賬戶的資金曲線非常平穩,付愛民說,這幾年在實盤大賽中取得好成績,他交易時的倉位其實并不重,“主要都是靠套利、對沖拿的冠軍”,“關鍵是我錯的少,行情判斷基本都準確”。
但是并不是取得了成績就可以知足了,付愛民認為:這個行業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市場在變化,參與市場交易的人也在變化,我自己也必須不斷的變化去適應這個市場”?,F在的他依然非常喜歡出席各種活動,為的就是能學到一些新的東西?!氨热缒敲炊嘈碌膶嵄P大賽的冠軍,他能拿冠軍,說明這一年他做的是最好的,那有什么理由不去向他學習呢?”
目前,付愛民正在醞釀再一次的轉型。
曾有人說他是“一流的交易員,三流的分析師”,付愛民非常認同這個評語?!艾F在我在交易上的轉變,主要是在細節方面”,近幾年來,有很多做的好的期貨盤手,都是靠產業研究賺錢的,將產業研究做深、做細、做透,是付愛民正在著力加強的能力。
行業充滿機會 需常懷“空杯”
前不久,在劉福厚寫給付愛民的信中曾提到,期貨是一個單純的行業,付愛民認為說的非常對。
回顧這20年來的期貨生涯,付愛民感覺這個行業更加純凈,朋友間無論多空,都能坦誠相待,沒有勾心斗角,也沒有爾虞我詐,他表示:“期貨行業是個拼人品的行業”。
“劉總把他20年的現貨經驗無私的教給大家,難能可貴,而我也愿意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別人,這是‘法布施’,跟著劉老師學到東西了,我很開心,我把自己的東西教給別人而來,其實我也沒少塊肉”。
對于期貨業界的后輩們,付愛民給出的諫言是:這個行業充滿著機會,但是不要光看機會,還必須加強自身的修煉。
在這個行業中,有許多取得成功的人,大家通??吹降亩际撬趺促嶅X的,但背后的辛苦,在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所以一定要抱有一個空杯的心態,“不停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