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o8y0o"></nav>
  • <nav id="o8y0o"></nav>
  • 特级婬片A片AAA毛片乌柔

    嚴忠:極端行情是我利潤跑的最快的階段

    七禾網1、嚴總您好,感謝您和七禾網進行深入對話。您在1994年就進入了期貨市場,那時候國內期貨市場開始了整頓,陷入了低潮期,您為何選擇那個時間點入市?

    嚴忠:可以說是一個機緣巧合,因為我從1992年開始做股票,前面兩年可能對股票市場理解不夠,所以是不盈利的狀態,而且那個時候市場波動也比較大,后來我同學給我推薦了一個產品,說下跌的時候也有盈利的機會,這就是國債期貨,所以在1994年的時候,我就去嘗試國債期貨這個新東西,波動非常大,其中也經歷了著名的“327”事件,不過幸運的是當時我做的是多單,而且很多想法也比較樸素,我總覺得國債的持有者明顯地吃虧,我想國家從一個公平的角度,應該會有所平衡。這個觀點一直貫穿在我整個投資生涯當中,我一直對于政府在市場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說政府在某些時候會用自己的力量,對市場一些過于瘋狂的現象做出平衡,理解的種子可能從“327”事件就開始了。總的來說,我還是相信政府會有所為,會追求一種公平和效率。

    七禾網:您相當于剛進入社會就開始做股票了?

    嚴忠:基本上是這樣的,一開始只是覺得比較好玩,因為小的時候我對事情觀察的比較仔細,然后覺得這個東西好像也挺有意思的,那會還年輕,就作為一次嘗試,回頭看,我1992年開始做股票,1994年開始做期貨,一直到2002年,我都是個人投資者,其實不是很成熟,而且在剛開始的時候是兼職做股票的,過了幾年才開始專職做。

    七禾網2、參與期貨市場21年,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您覺得這21年來期貨市場發生了哪些重大的變化?

    嚴忠:最大的感悟是在中國做投資要懂得政治經濟學,參與期貨市場21年,我覺得它越來越規范,早期的時候有很多大資金去逼倉,空逼多多逼空,甚至于坊間有些傳聞,交易所可能也會有些偏向,他們有些人脈關系,可能發展到2010年左右,操縱市場的行為越來越少,存活下來的期貨投資者都非常理性,大家都是研究基本面來做投資決策,所以我覺得期貨市場的風險在降低,可預測性在增加。

    七禾網3、如果對您的期貨歷程做一個分段,那么您覺得您的期貨生涯經歷了哪幾個重要的階段,目前您處于什么階段?

    嚴忠:我從1994年入場,就一直選對了方向,所以我在“327”國債期貨當中賺到了期貨市場的第一桶金,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因為當時我對期貨的理解是非常單一的,在國債期貨結束以后,1996年、1997年在期貨市場做的還行,年化收益率可能在50%左右,到了1998年、1999年,后面大概有三四年的時間基本上是不賺錢,用三四年拉長了來看,就是賺賺賠賠,其實是一個很長的迷茫期,因為那會兒是一個人在思考,一個人在琢磨這些事,沒有一個學習的路徑,所以成長的周期比較長。到了2002年以后去了江蘇瑞華投資,我覺得真正地完成了一個身份的轉換,進了公司以后,有一幫團隊,大家可以一起成長、交流、工作,我得到了很多鍛煉的機會,也真正地開拓了視野。其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人在成長過程中,一個好的平臺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自己去琢磨和總結的歷程很漫長,但是有好的老師或者好的朋友互相之間交流或者指點,很多事情一點就通,所以平臺非常重要。

    目前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智方面相對會更成熟一些,在進攻和防守之間平衡會相對做的更好一些,攻的有章法,不是那么冒進,對安全的追求也形成了一種習慣,這是一個職業投資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七禾網4、您1992年就開始了股票交易,可以算是見證了中國股市的成長,您覺得股票和期貨最大的區別在哪里?在兩個市場經歷了這么多風雨,您覺得怎么樣的投資者適合在股市,怎么樣的投資者適合在期貨市場?

    嚴忠:股票和期貨最大的區別是一個有杠桿一個沒杠桿,這兩年股票有了融資融券,才有了杠桿。很多股票投資者的投資邏輯就是尋找一個優秀的企業,可以穿越經濟周期的起伏,而且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包括像但斌投資的茅臺,所以很多投資者并不需要去研究經濟周期,對于期貨投資者來說對經濟周期的研究要求會很高,如果說這個基本面不能在你的投資維度當中占到很重要的分量,你完全用短線的思維來做交易會比較容易迷失方向。我認為如果你對一個企業的運營發展非常地了解,會比較適合在股票市場中投資,而做期貨可能對于風控及技術層面的要求比較高,單純的基本面是不足以讓你在期貨市場中長期地、安全地生存下來,需要有很好的技術保障,我覺得期貨市場的投資者應該是基本面和技術面都要求的,相對全面一點,才有可能在期貨市場中長期做投資。一個公司的成長當然也是有很多周期的,整個行業和經濟它有一個投資的時鐘,在什么樣的經濟背景下面什么樣的行業,它可能會勝出,所以我覺得做基本面更適合股票市場。

    七禾網5、您最想賺的是趨勢中的錢,那么您如何判斷趨勢?符合哪些條件的行情才是您眼中的趨勢行情?

    嚴忠:首先趨勢意味著基本面上可能會讓你預判到,在一個周期當中,這個基本面是恒定的,而這個基本面可能會給價格帶來持續的影響,在具體操作層面上,技術面要能支持基本面的判斷,只有當兩者共振的時候才能賺到趨勢的錢。

    七禾網6、近2個月以來,商品市場的部分活躍品種波動都很劇烈,有人指出商品市場又迎來了大波動率時代,您如何看待這樣的觀點?

    嚴忠:商品近期的波動在股指期貨的襯托下顯得還是比較小的,商品經過前期的下跌,可能已經到了相對比較低的位置,但是基本面又不支持它們很快有比較大的上升空間,所以商品其實是來回波動比較多一些,并沒有特別好的趨勢,整體上來看,部分商品仍有下跌的趨勢,就我看來,目前還沒有哪個商品有特別清晰的上漲趨勢。

    七禾網7、針對近期市場波動率的變化,您是否有對交易策略進行調整?

    嚴忠:最近這一階段的大波動,可能很多的交易策略都需要去考慮它的波動性,市場的波動率可能會大于你的預判,特別像股指期貨,我覺得在最近這一個多月的股指交易當中,人性的貪婪和恐懼淋漓盡致的得到了體現。作為一名理性的投資者的一些判斷,往往會跟整個市場的表現有一定出入,特別像證券市場這種參與群體非常大的市場,它會有很多情緒的體現,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尊重市場,對于預判和尊重之間的平衡,要拿捏得更好一些,所以我也加入了很多在震蕩時期的交易策略,過去的趨勢交易可能會相對看得遠一點,現在就會設計一些震蕩時期應用的小波段的交易策略。

    七禾網8、7月7日、8日商品市場的極端行情可以說是“血洗”了一部分投資者甚至是機構,您覺得形成幾乎所有品種跌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之后出現的集體反彈全線上漲又是什么原因?

    嚴忠:我了解到市場上有很多做基本面的人認為商品已經跌到了接近于企業成本的價格,所以他們這種做多的力量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就商品的基本面來看,我的理解是大宗商品的去產能正在進行當中,有的品種可能已經到了去產能中后期,有的品種可能還沒有完全到這個階段,但是需求端的變化還沒有出現,商品行情比較激烈的波動來自于對未來的一種預判,而沒有看到現實對需求這種涌現,所以它會在人性的反復當中,來回大浮動的波動,一旦看到某些不好數據的時候,他就從一個偏向于認為商品快見底的心態當中又重新回到了現實當中,回到了供需關系當中,所以出現了這種大面積的下跌。你往往會看到漲停后面沒有太多的高點,跌停后面沒有太多的低點,它就是一個震蕩行情,它的基本面不支持它有趨勢。

    七禾網9、出現這樣暴漲暴跌的行情符合基本面嗎?您作為趨勢交易者,如何來應對類似這樣的極端行情?您的風控標準是如何設置的?

    嚴忠:這個時候要求投資者對基本面和市場的情緒要有理解,比如市場多空之中有多大的基本面在情緒當中有所體現,對于這些要有一定的理解。我總體上的理解就是,商品正在去庫存的過程當中,但是需求端的改善跡象并沒有出現,所以我個人認為商品還是在不斷地尋找底部,不斷地去尋找最終的平衡點,或者需要有一些外部因素的觸發,才能迎來真正的大級別反彈。

    極端行情往往也是一種機會,因為期貨投資它的難點和暴利的階段,都在于一些極端行情,就是在人性極度地恐懼或者說極度亢奮的階段,也就是波動最大的階段,如果能看清楚這么一種結構的話,我認為它是一種機會,因為人性在這種時候會放大自己的情緒。從分析的角度來說,你的分析始終要有一個框架,就是市場會出現一些極端的行情,如果都是常規的分析框架的時候,也許做兩三年都還做的不錯,但是碰到極端的行情的時候,就像最近的這種股市的波動,我就看到了很多人不適應這樣的行情,他用傳統的經驗來套用、推演現在的行情,其實我覺得視野要更開闊一點,就是一些極端的行情它一般會怎么演化,包括政府在怎樣的狀態當中會起到它的作用,我覺得它是比較復雜的分析,但是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對我來講,極端的行情是利潤跑的最快的階段。當然像這次的股指,因為后面交易所限倉,最后一個星期,沒有機會做空,但是我想如果沒有機會做空,我也不會在那個地方提前做多,因為風險非常大,其實那是做空非常好的機會,交易所有一定限倉的措施,我們也想“國難財”不發也可以,沒必要去賺這個錢,那個階段的策略就是等待做多的機會。

    我在極端行情中,如果發生了持倉頭寸與行情相悖,那么頭寸一定要處理掉,在大波動當中出現漲跌停板,風控是放在第一的,自己的判斷是放在第二的,其實市場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判斷,所以要尊重市場,一定要把頭寸處理掉,這個問題其實我是經歷過很多次了,比如說我對國債期貨有一個判斷,去年五六月份的時候,央行的副行長表態說下半年的工作重點是降低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那個時候國債期貨本身就是貼水的,大概在94元,所以當時我就認為國債期貨會有一輪比較清晰地上漲行情,隨著參與、加倉,很快漲到96元多,更堅定了我看多的判斷,所以它出現回調的時候,我就大量的逢低買入,結果發現回調幅度遠超自己的預期,對我來說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堅持,另一個是風控,我用比較習慣的風控體系,我當時最多的時候買了市場百分之十的持倉量,它的流動性是比較差的,不太容易退出來,但是我還是堅決選擇退掉,退完以后國債期貨大概跌了1.5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不退,我的本金將會承受75%的虧損,但是后來國債期貨最高的時候漲到99元,如果我不退的話,我大概可以賺150%~200%,先承受75%的虧損,再去享受150%的利潤,但是期貨市場就是這樣的,其實不太有機會能夠讓你從虧損75%回到盈利150%,我事后反思這件事情,我覺得當時的處理是完全正確的,之后參與不參與是在另外一個場景和時空去做判斷,但在當時的時空中我必須用風控解決問題。

    七禾網10、進入2015年以來,原油探底、滬銅、白糖、PTA、鐵礦石等品種均到達近幾年低點,可以說大宗商品跌跌不休,但目前已有部分人指出商品已有見底跡象,將迎來牛市,您對大宗商品是如何判斷的,您覺得是否已經見底或何時見底?

    嚴忠:現貨產業鏈上很多都是虧損的,甚至于前兩天很大的一個化工企業倒閉(編者注:PTA生產企業-遠東石化),意味著去產能正在進行當中,倒閉以后產能就可能出現停滯的狀態,但是由于中國經過這么多年基建的高速發展,產能的規模是很大的,去50%產能算達到平衡點還是去15%才是平衡點,這個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看,所以并不是看到開始去產能了就認為商品見底了,我覺得只有去產能和需求端共振,商品才能真正見底,所以打到成本、打到虧損線未必就是真正的見底。

    我覺得需要中國經濟真正的見底,重新開始爬坡,現在的經濟GDP還在不斷下降,最新公告顯示GDP是7%,近日又有聲音說,對內保7%,對外爭取7.5%,但是商品沒有被樂觀情緒所影響,其實就是說GDP它是一個數據,但是從微觀層面上,比如說跟一些現貨企業去交流,各個行業總體上都沒有看到需求端的改善,這是它最大的基本面,所以那是一個憧憬,可能愿景經濟會見底,但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經濟真正見底了以后,在供應端的廠家會感受到需求開始起來了,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用宏觀的預判套在微觀的策略當中,微觀的策略要落地,可能只需要兩三個月的周期,宏觀的可以預判半年甚至于三個季度都可以,所以說是兩個不同周期的分析,不要把它們混淆。

    七禾網11、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三大期指的成交額已經達到期貨市場總量的90%,商品的成交不斷萎縮,您覺得是否會出現商品邊緣化的現象?在您的持倉中,商品與金融期貨的比重分別是多少?

    嚴忠:數據是市場所有投資者共同的選擇,做期貨的投資者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趨勢清晰不清晰,還有一個就是市場波動大不大,市場的容量大不大,波動、趨勢和容量這三者都是股指占了優勢。但是商品邊緣化這個觀點我是不同意的,商品在經濟周期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基本上都是順周期的,證券市場的投資可以在某一階段,某一周期當中,比如說一個季度周期當中甚至于半年周期當中,它可以提前于經濟周期,商品是很難提前半年的,它是兩個不同的結構,股票可以反映人們對未來一個階段的經濟狀況,特別是資金的流動、供求關系的變化,而商品是更真實反映了現在的供求關系。

    商品最近1、2年跌幅比較大,跌到比較低的位置上,多空的分歧沒有那么大,所以才會顯得成交量比較小,一旦多空分歧加大,成交量自然會恢復,所以我認為商品和股指應該是各占半壁江山,都是很重要的投資領域,只不過在目前這個階段,可能會把側重點放在波動更大的品種當中。

    七禾網12、自2015年1月19日股指期貨上市以來首迎跌停后,期指市場又迎來多次漲停、跌停的行情,您覺得為什么期指在短短半年時間里會出現這么頻繁的漲跌停行情?未來這樣的行情會成為常態嗎?

    嚴忠:我覺得它不會成為常態,就像股指期貨出現三個漲停板,交易所心里可能會覺得這種場景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指數同時出現漲跌停板,而且同時出現三天,這事情幾乎是不太能夠理解的,所以才會出現那天的平倉,顯得交易所的制度設計上面不是那么完善,和商品制度設計上面就顯得相對年輕了一點,但是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常態,一個國家股指波動到那么大,也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它應該會反映到資金的流動,經濟的運行,它不是一個完全的投機市場,我覺得這么大的波動,主要還是來自于部分參與者加了很高的杠桿,急功近利的想要在市場中獲得利潤,對風險的考慮相對比較少,當大家都想平倉的時候,就會出現流動性的問題,所以才會出現連續的漲跌停板。我覺得還是不會成為一個常態,因為場外的配資,國家的態度是要堅決處理掉的,兩融也降到了14000億,我覺得隨著杠桿的降低,市場波動率一定會恢復到相對比較常態的狀態。

    七禾網13、有人指出期貨就要做精,做自己擅長的品種就夠了,您如何看待這樣的觀點?我們了解到您幾乎參與了所有品種的交易,這樣是否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在研究各個品種上?市場的行情瞬息萬變,會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嚴忠:我覺得肯定是有側重點的,比如說我股票做了20多年,相對來說,對股票市場相比股指運行,理解更多一些,那么對于一些國際上影響比較小的,跟國內經濟運行狀況聯系更緊密的,比如像黑色系的商品,也會成為我操作的重點,因為在國內的環境當中,我可能對于中國的政治、經濟政策和經濟背景相對來說理解的更透徹一點,對于跟國際市場相關度很高的品種,需要你的視野與研究跟得上,一般這樣的品種我會選擇它出現一個比較清晰的供求平衡被打破的階段去操作,可能操作頻率會低一點,但是我不排斥任何的品種,因為它們都有自身大的周期,也許某一年股指不太好的時候,商品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周期,這是完全可能的,在我的投資框架當中,我希望品種和策略越豐富越好,就是說給我更多的原料,我來配菜,我不排斥一些并不是我特別擅長的品種的投資機會,這也是可以從一些基本面和技術面當中找到操作機會。

    其實你的精力一定是有側重的,但是你的視野需要開闊,當有些平時可能參與不太多的品種今年確實出現了清晰的基本面供求變化的時候,我覺得在合適的時候應該去參與,而不應該去排斥。

    至于顧此失彼的問題,如果你夠尊重市場的話,期貨不像股票有3000多個個股,期貨只有40多個品種,我覺得還沒有到顧不過來的階段,其實相比股票市場那么多品種的選擇,期貨相對來說還是簡單一點。

    七禾網14、隨著2月9日上證所推出上證50ETF期權,2015年也迎來了期權元年,您對期權是否有做準備?是否會參與期權的交易?

    嚴忠:我也做了一些準備,我覺得期權對于我們做衍生品、做對沖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給你長線的投資相對來說多了一個低成本的選擇,我也很希望中國期權市場能盡快地發展起來,交易能夠活躍起來,這對機構專業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看市場的成交量和容量,我肯定對期權很感興趣。

    七禾網15、您主要是做趨勢波段交易,那么在您的交易過程中,是否會加減倉,如會,那加減倉的依據是什么?

    嚴忠:在我的交易過程中加減倉是一個常態的狀態,我投資倉位的波動是非常大的,可能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幾十,加減倉來自于對于一個趨勢它是更確定的還是進入震蕩階段的判斷,如果說趨勢會更清晰的加強,可能選擇加倉,如果進入震蕩,可能會選擇減倉,加減倉是一個動態地不斷地調整。

    因為我對整體的倉位控制的還是比較緊的,很少會出現50%以上的倉位,一年出現的次數是數的過來的,我的策略是中低倉位運行,所以對單品種沒有那么嚴格的限制,因為我平時的總倉位可能也就30%,一個品種極限也就在這個狀態當中。

    七禾網16、市場上也存在著不少短線交易機會,您是否會考慮配置短線交易策略?為什么?

    嚴忠:因為我的投資策略相對來說是低倉位的運行,大量的資金都是閑置的,所以我比較迫切的想提高資金的使用率,而方式無非是疊加一些短線的交易策略、高頻的交易策略、套利對沖的交易策略,這樣才能提高資金使用率,這方面是我目前重點考慮的方向。現在我在盤中會有一些偏短一點的操作,但是沒有進入程序化的、完全由機器來跑的策略。

    七禾網17、您表示您是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分析選擇買賣點,您主要會通過哪些技術圖形或者技術指標來進行買賣點的選擇?

    嚴忠:我基本不看技術指標,我就看K線,基本上就能感覺到它的運行狀況。我覺得指標都是因為有了K線才會出現,所以它所有的依據是來自于K線,至于說背離這些東西,我可以從形態、價量當中有一些判斷,我的整個投資基本不看指標。同時,一般K線我看它的日線、周線,對行情看不太清楚的時候,月線也會作為一種參考。

    七禾網18、我們了解到您還做過外盤,做的如何?就您來看,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相比,具有哪些優缺點?

    嚴忠:目前我還在做一些外盤的商品和股票,對我來說,外盤是一種補充,從股票角度講,國內有很多互聯網的公司,在國內沒有這么好的發展,這一兩年才在行業當中排到中間的位置,最好的可能都在國外,所以美元在資產配置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比如像原油,國內沒有這類品種,所以我把外盤配置在我的投資體系中,配置在國內觸及不到的領域到中。

    我覺得國外市場更適合趨勢交易者,市場上有一個統計,國內一些熱門品種換手率是持倉量的10倍,國外的一些品種是持倉量的5%~20%,在同一持倉量狀態當中兩者成交量的差異可能在10倍以上,也就是說國外投資者拿了頭寸以后是不動的,他都是選一個方向,所以我覺得當國外的品種出現趨勢的時候會更清晰、更簡單。

    七禾網19、量化交易近年來在國內發展的非常迅速,市場中也涌現出不少優秀的量化投資機構,您如何看待量化交易?您是否會考慮參與量化投資?

    嚴忠:量化在國內確實是有非常好的生存土壤,就是因為國內很多交易當中,情緒化的成分會比較重,它偏離常規的閥值會比較大,這給量化提供了一個套利的機會。量化也是一個比較專業的投資領域,由專業做量化的人來做,如果我想在這方面發展,與優秀量化團隊的合作是更好的方式,因為我再做量化的話,在精力上就會分散,因為我相當于是這個市場(量化領域)當中的后來者,想達到優秀團隊的水平,要很長的周期而且要花很多精力,還不如合作好。

    七禾網20、國內A股市場在近期已然成為熱點,短期內大幅度的暴跌堪稱“股災”,您目前還有參與股票交易嗎?就您的判斷,A股市場將進入什么階段?

    嚴忠:目前我大部分資金在股票市場,我覺得A股應該進入了一個大分化的階段,有一些股票長期來講估值過高,基本面和股價之間出現了比較大的偏離,可能在中期角度來講它們可能沒有特別好的機會,但是因為A股有3000支股票,所以一定還是有一些好的股票在暴跌之后帶來投資性的機會,加上政府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在中國這個環境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的力量也非常大,所以這個市場應該是有操作價值的。

    七禾網21、今年6月開始的“股災”讓很多知名機構的陽光化產品被迫清盤,您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您覺得作為基金管理人,應該如何來規避這樣的風險,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嚴忠:對沖交易,它是一個投資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框架,品種越豐富,對沖手段越完善,面對極端行情的時候才有可能守住凈值的底線,如果沒有手段,只靠上漲來獲得利潤的時候,在無形當中對于頭寸的處理上會猶豫,加上很多過去的投資習慣,比如做基本面穿越周期的投資習慣,不擇時、不控制倉位,在常規的市場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遇到偏極端的狀況,就會打破清盤線,我們應該給投資者一個可能出現風險的下限,所以清盤線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這樣的一種結構,所以對這樣的一種產品,包括如果說以后我去發股票型的產品,我覺得要加上對沖的元素,單向的頭寸做起來會很辛苦,投資手段多樣化才能給投資者更好的保護。

    七禾網22、在這次產品“清盤潮”中,帶有杠桿的結構化產品、傘形信托產品首當其沖,期貨市場也是一個杠桿化的市場,市場對杠桿的觀點也是褒貶不一,您如何看待杠桿交易?您在交易中如何利用杠桿?

    嚴忠:期貨本身就是一個杠桿交易,它是保證金制的,在本身就是保證金制的背景下,杠桿不宜太高,如果長期保持高杠桿、高倉位,出現比較大的凈值回撤是必然的,因為每個人都有看錯做錯的時候,所以所謂的高杠桿高倉位,一定要在非常確定的情況下才能用。

    我長期倉位控制在30%以下,只有在非常確定的狀態中,首先有了很好的安全墊,行情又完全符合我的判斷,我才會把杠桿再推一推,推完以后我又會很快地把杠桿收回來,不會保持長期的杠桿裸露頭寸。

    七禾網23、雖然股市在前不久遭受了重挫,但就今年來看,指數還是有非常大的漲幅,也讓許多股票類的私募機構獲得了較為可觀的收益,而國內商品市場持續震蕩的行情使得部分期貨類的私募機構坐立難安,甚至有部分機構轉做股票市場或者加大了股票標的的配置,您對此有什么看法?是否會調整投資標的的配置?

    嚴忠:我覺得在權益類市場當中,各個市場中權重的調整本身就是動態的,要及時發現哪一個品種,或者哪一個市場,它開始有比較好的機會,像去年我的產品可能有半年的運作時間基本上以商品為主,前面可能80%的利潤都是商品帶來的,到了11月以后就全面調向股指的操作,加大股票的配置。不能說我做了半年覺得不賺錢了,看到那邊已經非?;鸨?,然后再轉,這樣就有點晚了,要在比較早的時候感受到,所以為什么說我對各個品種都不排斥,視野一定要開闊,但是在出手的時候要慎重,要做好比較縝密的判斷。

    七禾網29、根據七禾網基金產品平臺統計的數據來看,進入2015年以來,收益表現出現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偏股類或是配置股指期貨的產品,純商品配置的機構很難有突出的表現,您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機構化時代,純商品配置的機構是否還有生存空間?

    嚴忠:其實我個人認為股指也是商品期貨的一個部分,也是衍生品。所以我覺得在股指非常好的階段,很多做商品期貨的產品,本身就包含著投資股指期貨的權限,所以應該加大對于股指的投入,應該不會特別尷尬,如果說擔心股指不熟悉,然后自己又是對商品基本面很了解,這個就是他的局限性,我希望大視野,然后精選品種的模式,這樣你就不會在某一階段特別的找不到機會,除非整個市場都沒有波動了,要不然還是會找到一個可能會更有機會的品種,所以我覺得這個是選擇問題。

    我覺得商品也有空間,其實商品的波動也不小,比如說像前段時間螺紋鋼的下跌,那時候我預判可能會到2000以下,當時它還在2300多,有15%的下跌空間,對于商品來說,回報率也在100%以上,所以商品不是沒有機會,商品期貨已經到了精耕細作的階段。

    七禾網:紫熙投資目前的團隊情況如何?管理規模怎么樣?

    嚴忠:紫熙投資人員還是比較精干的,有一個股票團隊,一個期貨團隊,還有一個風控團隊。股票團隊與我已經有7年的磨合時間了,團隊的人員基本上研究生畢業就跟著我一起做股票,磨合的時間也比較長,互相之間投資風格都比較了解,能夠做到互補;期貨團隊主要是幫我做一些基本面信息數據的研究,提供一些交易策略,基本上還是我來做投資決策。我覺得隨著公司的發展,引進一些更優秀的伙伴,把事情做好了,是公司的一個方向。

    目前紫熙投資期貨端的管理規模大概有十七八個億,股票管理資金比較少,基本上是自有資金。